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在就業地連續就業滿一定年限的,可以申請入戶,其配偶、子女、父母的戶口可以隨遷。這是記者從提交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一審的《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辦法(草案)》中獲悉的。
高技能人才可申請入戶
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保障技能人才應有待遇,對在經濟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實行政府津貼制度。高技能人才在就業地連續就業滿一定年限的,可以申請入戶,其配偶、子女、父母的戶口可以隨遷,具體辦法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訂。前款所稱高技能人才是指取得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國家職業資格的人員。
公益性崗位四成以上要招用本省就業困難人員
草案還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具體措施,對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和援助、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制度等方面亦進行了規范。
草案規定,對本省就業困難人員自主創業的,可以給予一次性創業資助。各級人民政府投資興建或者給予優惠政策的各類經營性市場、商鋪,應當預留一定比例的攤位優先租賃給就業困難人員和其他登記失業人員經營,按照規定免收行政事業性收費,并按照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標準減收租賃費、攤位費和衛生清潔費等費用。
政府投資或者扶持開發的公益性崗位,用人單位應當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向社會公開發布招聘信息,并按照不低于本單位公益性崗位百分之四十的比例招用本省就業困難人員,例如財政核撥事業單位編制外后勤保障崗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服務性崗位、政府及其部門組織社會公益活動產生的臨時性崗位等。
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林王平介紹說,廣東是人口大省、就業大省,也是農民工第一大省。目前廣東省有社會從業人員5400多萬,居全國第一。面臨的就業問題比較復雜,矛盾比較突出。一是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和用工需求無法適應勞動力增長的需要;二是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勞動者技能素質偏低,就業結構調整滯后于產業結構調整;三是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職業培訓體系、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不適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這些問題和矛盾迫切需要加快地方立法,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
建立重大投資項目帶動就業制度
《草案》加大了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帶動就業制度。明確了政府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應當對就業崗位變動、人力資源配置等內容進行評估。審批項目時應當審核項目對就業的影響。
擴大促進就業資金來源。《草案》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在確保各項失業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的基礎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國家和省的規定提取一定比例的失業保險基金,用于促進就業和穩定就業。
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建立小額貸款擔保基金持續補充機制,鼓勵和扶持勞動者自主創業,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保護和提高中小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